老人最容易在何时、何地跌倒?中疾控一组数据带 你看清楚 2021/07/23 摔一跤,对老年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件年轻人眼中的平常小事,一旦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可能关系生死。据世界卫生组织, 全球每年有 30 余万人死于跌倒,其中一半是 60 岁以上老年人。 在我国,跌倒已成为 65 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且年龄越大,因跌倒而伤亡 的风险越高。 在什么样的地点,老年人更易摔倒?哪些时间是摔倒高发时段?《生命时报》 (微信内搜 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权威专家,教老人在跌倒时将伤害最小化。 受访专家 美国运动科学院院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 朱为模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老年病科主任医师 李海聪 本文作者 | 生命时报实习记者 王军利 本文编辑 | 徐文婷 徐梦莲 警惕人生中的“最后一摔” 老人跌倒常被称为“最后一摔”。李海聪这样解释: 老人跌倒后容易骨折,若头部着地,还会导致脑外伤出血,大多需要卧床静养,身体活动 减少容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肌肉无力、食欲下降、消化道疾病等; 老人伤口愈合相对慢,容易引发感染,造成二次伤害; 有些老人还会因跌倒而“性情大变”,出现焦虑、失眠等问题,甚至不配合治疗。 美国数据显示,20%~30%的跌倒老人会遭遇中重度损伤,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死亡。 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 2015~2018 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数据后发现,老人跌 倒后,中重度损伤占 37.21%,经门/急诊治疗后,22.49%的老人需要住院继续治疗 , 0.92%死亡。 老人跌倒具有高发生率和高致残率,不仅给老人自身带来不便,对其家庭和社会来说也是 一项不小的负担。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等 7 家机构联合发布的《老年人防跌倒联合提示》呼吁,全社 会都应重视跌倒对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严重威胁。 老人跌倒有个风险排行 尽管摔倒发生在一瞬间,但引发它的条件却有迹可循。 最容易跌倒的时段 上 述中 国疾 控中 心的 研究 显示 :我 国 60 岁 以上 人群 中, 跌倒 / 坠落 的男 女性 别比 为 1∶1.37; 一天中,跌坠发生以白天为主(82.29%),高峰时间段为 8∶00~10∶59(29.94%),其 中 10∶00~10∶59 时段病例数最多(11.91%)。 李海聪分析,之所以 10∶00~10∶59 最易摔倒,可能与老年人通常会在这一时段进行休闲 活动、做家务等有关。 需要提醒的是,起夜时的跌倒同样不可忽视。随着身体衰老,脏器功能减弱,老人起夜次 数增多,再加上腿脚不利索,半夜起来容易迷迷糊糊,身体较难保持平衡,跌倒几率大大 增加。 最容易跌倒的地点 发生地点以家中(56.41%)、公路/街道(17.24%)、公共居住场所(14.36%)为主,且年龄 越大,在家中发生跌坠的比例越高。 从上述数据来看,家中、公共居住场所等是老人跌倒频发的地点。近期复旦大学公共卫 生学院流行病学系的一项前瞻性研究也佐证了这一点。 该研究通过分析 739 名老年人的数据发现,老年人由于身体虚弱、老年病发病率高,识别 和避免环境危害的能力降低,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其中,楼层设计不合理居首位,增加老年人 150%的跌倒风险。例如,老人极易在楼梯拐 角处或上下台阶时发生腿软,导致意外跌倒。 照明不良和扶手不合适,分别会增加老年人 101%和 88%的跌倒风险。小区照明设备损 坏,或家中灯泡功率较小,都会使老人不能及时察觉跌倒危险。 房间缺少扶手,或扶手粗细不适合、错误安装等,也会影响老人的正常活动。 在诸多跌倒因素中,环境是最易改变的。 跌倒后最容易受的伤 跌坠造成的受伤性质前三位分别是挫伤 /擦伤(42.17%)、骨折(31.79%)和扭伤/拉伤 (14.62%),女性跌倒后骨折比例高于男性。 受 伤 部 位 主 要 是 下 肢 (31.38%) , 其 次 是 头 部 (22.46%) 、 躯 干 (20.71%) 和 上 肢 (18.75%),男性头部受伤比例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加,上肢受伤比例逐渐减少,头部 受伤比例逐渐增加。 “老人跌倒后,即使受伤部位相同,损害程度也会有差异。”李海聪表示,一般来说,撞击 头部容易发生脑出血、脑震荡、脑水肿等,需要做颅内 CT 检查;如果摔到胯骨、髋骨、 骶骨等部位,极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等,需要卧床护理,康复周期较长;如果伤及四肢,轻 者会出现淤青、局部肿痛,重者也存在骨折和关节损伤风险。 这些因素让老人“站不稳” 在导致老人跌倒的生理因素中,步态稳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是主要原因。 李海聪认为,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易引起眩晕,使老人平衡能力下降,这是疾病因素 中最重要的一点。 其次,突发脑梗塞、冠心病、胸痛、早搏、心脏瓣膜病、窦房结病变等也是常见原因。视 力模糊、听力受损等会直接影响老人对障碍物的判断。 此外,不当使用镇静药物、精神类药物、心血管药物等,或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也会增加 老人跌倒的风险。有研究显示,若老人同时服用 4 种及以上的药物,或刚开始服用一种新 药的 2~3 周内,跌倒几率会明显增加。 一旦跌倒,请记住两个动作:1.拉扶住身边的固定物;2.用手撑地,这是降低伤害的有 效方法。 用手撑地往往损伤的是腕关节,顶多导致尺骨远端或桡骨远端骨折,造成的伤害以及治疗 护理的难度比臀部着地要小得多,基本不会发生致命并发症。 老年人跌倒后,可自己先试着挪动身体,检查四肢有没有知觉,然后分别借助腿和背部 力量平移,弓起腿翻身,侧身用手跪立,再找支撑物站起 。整个过程需谨慎缓慢,不能 自行勉强行动,还要尽力呼叫求救。 其他人发现老年人跌倒,不要急着扶,先看其意识是否清醒,意识不清,立即拨打急救电 话;意识清醒,要询问老年人对跌倒的记忆,以及身体各部位的感受,如果没有任何身体 不适,可缓慢扶起。 防跌要“对症下药” 不少人可能认为,老人跌倒主要因为脚滑,事实上,滑倒只占了 3%左右,“重心转移错误” 导致的身体不稳及障碍物引起的绊倒才是“罪魁”。 加强肌肉力量 李海聪建议,老人须加强肌肉力量训练,特别是下肢肌肉,提高平衡力,还应多在能力范 围内快走、慢跑,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朱为模建议,老人防跌还应加强核心力量训练。 “作为下半身与上半身的连接点,核心(腰腹部)肌肉的力量会直接影响举起、伸展、转向和 弯曲的功能。”朱为模解释,核心力量不足会导致人前倾、后仰或左右失衡,致使跌倒风险 大增。 老人可以通过臀桥、靠墙下蹲、抬起脚后跟等动作提升腰腹部和臀腿部力量,身体条件较 好的老人也可以尝试平板支撑。 此外,已有多项研究表明,经常打太极拳能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反应速度和 动作效率,从而减少发生突发事件时老人跌倒的可能性。 填补身体的“营养空白” 营养方面,李海聪建议老人根据自身基础疾病合理规划饮食。 比如,营养不良者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适当吃些鸡蛋、瘦肉等食物;患有冠心病、高血 压、糖尿病的老人,要坚持低盐、低油、低糖饮食原则,以防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 平时尽量不抽烟喝酒,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活动时注意力更集中、精力更充沛。 家中要做适老化改造 家中是发生老人跌倒最多的地方,因此关注居家适老改造尤为重要,增加一些简单的辅具 就能在关键时刻“拉”老人一把。 应根据老人的行为习惯设置扶手和栏杆,尤其是淋浴区和马桶附近; 在门口增设高度适合、带有扶手的换鞋凳; 消除门槛及地面高度差; 将厨房、卫生间等易湿滑房间的地面更换成防滑材料; 选用安全稳定的洗澡椅,并采用坐姿沐浴; 在卧室通往卫生间等常用过道添加感应灯; 选择高度适宜的床,并在床边设置易伸手摸到的台灯等。 瑞典曾专门打造适合老人居住的“银发公寓”,可供社区设计者借鉴: 住宅走廊宽敞,出入口都设置了坡道及自动门,便于使用助行器、轮椅的老人行动;楼梯 有清楚的颜色设计,会在第一阶及最后一阶加强色彩提醒;楼梯间有自动感应的照明设备。 慢下来才能“稳住” 除了穿舒适的衣服和鞋子外,高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提倡一个“慢”字,即转身、转头动 作慢,起身、下床速度慢,行进与外出也要慢。 李海聪最后提醒,老人若不慎跌倒,一定不要急于起身,以防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无 论受伤与否,老人都要及时告诉家人或医生。▲

docx文档 老人最容易在何时何地跌倒以及预防处置措施

老年研究 > 跌倒风险 > 老年人跌倒研究 > 文档预览
10 页 4 下载 0 浏览 1 评论 0 收藏 5.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老人最容易在何时何地跌倒以及预防处置措施 第 1 页 老人最容易在何时何地跌倒以及预防处置措施 第 2 页 老人最容易在何时何地跌倒以及预防处置措施 第 3 页 老人最容易在何时何地跌倒以及预防处置措施 第 4 页 老人最容易在何时何地跌倒以及预防处置措施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5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 发布于2021-07-23 由 养老人2022-08-19 16:33:51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养老文库是免费分享吗?( 答案: )
评论列表
  • 养老人 5.0分 2022-08-19 16:35:56
    老年人跌倒是老年人行动风险中的重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