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胖一点更“安全”?中国团队 Nature 子刊重磅发 文 撰文 | 柏佳颖 来源 | “医学界”公众号 肥胖一直被认为是影响机体健康的危险因素,如今,在这个把“以痩 为美”作为主流审美观的时代,肥胖人群还可能面临严重的社会歧视。 图源:锐景创意 但 4 月 25 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施小明团队在 Nature 子刊发布了一项为期 20 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表明,中国 80 岁以上的老年人超重或轻度肥胖与死亡率降低相关 , 支持中国最年老人群(80 岁及以上)中存在“肥胖悖论”。 研究发表截图 “ 肥 胖 悖 论 ” 是 1999 年 美 国 密 西 西 比 大 学 医 学 中 心 研 究 人 员 Schmidt 及其同事在处理数据时的意外发现:与正常体重相比,超 重和肥胖的肾衰患者行血液透析的生存优势更明显。 离经叛道的“科学”? 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已经能发现“肥胖悖论”的存在。 先前的一项研究表明,在 70 岁及以上的人群中,超重或肥胖人群 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相对风险远低于年轻人群。然而,鲜少有研究阐 释体质指数(BMI)与高龄老年人病因特异性死亡率之间潜在的复 杂的反向关联。 BMI 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计算公式为:BMI=体重÷身高 2(体重单位:千克;身高单位: 米)。 BMI 大于 25 则为超重,大于 30 则为肥胖。图源:锐景创意 施小明团队的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报告了 1998 年-2018 年中国 27026 名社区高龄老人(平均年龄为 92.7±7.5 岁)BMI 与死亡风 险的关系。该研究提供的证据提示:高龄老年人的“正常”体重 (18.5-24.0 kg/m2)可能需要重新定义。 BMI 与死亡率的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体重相比,超重和肥胖与心 血管疾病死亡率无明显相关性,但与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全因死 亡率显著降低相关。 BMI 与高龄老年人全因、心血管疾病和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系。 图源:Nature Aging 同时,这项研究指出,另有一些数据显示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如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与高龄老年人更好的存活率存在矛盾。 考虑到这一发现,在本研究中,超重和肥胖并不与心血管疾病死亡 风险增加相关,而是与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下降相关,并不令人 惊讶。 更为敏感的腰部肥胖指标 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了这部分超重或肥胖人群的死亡风险与腰围的 关联。结果显示,在男性和女性中,都观察到了腰围与全因和非心 血管疾病死亡率呈负相关。尽管腰围与男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增 加显著相关,但在女性中没有观察到这种关联。 男性和女性腰围与全因、心血管疾病和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系。 图源:Nature Aging 超重和肥胖可能是营养状况改善的一个指标,且更好的营养带来的 获益超过了较高 BMI 造成的危害,或可部分解释 BMI 与死亡率呈负 相关。与 BMI 相比,腰围则提供了一种更敏感的腹部肥胖指标,并 显示与这些指标相关的非心血管死亡率增加。 对于本研究中高龄老年人而言,腰围增加,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 降,研究人员推测可能是因为肥胖提供了保护性的能量储备、保护 性脂肪因子、内毒素-脂蛋白相互作用和/或脂肪的毒素封存,从而 获得了生存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既往对 19538 名中位年龄为 84.2 岁的老年人进行 的一项荟萃分析,包括了欧洲、亚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的 20 项研 究,也发现 BMI 和死亡率之间存在负相关。总而言之,高 BMI 与高 龄老人死亡率之间的负相关不仅在中国高龄老人中大体相似,在亚 洲人、北美人和欧洲人中也是如此。 80 岁及以上中国老年人,最佳 BMI 应上调 Nature Aging 期刊同期发表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 Jean Woo 的评 论文章,该文章指出,公共卫生政策建议将 BMI 保持在 25 以下, 否则将被视为超重或肥胖。而施小明团队发表的这项研究表明,对 于 80 岁及以上的中国老年人来说,最佳 BMI 或许应当上调。 该研究 80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被纵向跟踪长达 20 年。研究人员将 BMI 与全因死亡率联系起来(并细分为心血管疾病和非心血管疾 病),发现与死亡率下降相关的最佳 BMI 介于 26-30.6 之间。 80 岁及以上人群全因、心血管疾病和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最佳 BMI 此外,目前超重和肥胖的 BMI 阈值基于对所有年龄段的普通成年人 的流行病学研究得来,但施小明团队的这项研究发现较低的死亡风 险与超重甚至轻度肥胖的 BMI 相关,也对我国 80 岁及以上老年人 BMI 的范围的界定发起了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肥胖悖论”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审美观的束缚, 有悖于原来“肥胖影响健康”的结论。但既往学术界普遍认为肥胖是包 含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代谢性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癌症、生殖能力、心理疾病等多种疾病在内的危 险因素。 因此,有很大比例的科学家认为,并不能因这一理论的存在而轻视 “肥胖”可能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来源:医学界 责编:凌骏 校对:臧恒佳
高龄老人胖一点更安全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 发布于2022-10-01 由 养老人 于 2023-05-23 14:42:5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