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教授:中国老年糖尿病管理现状和改 进措施 导读:2022 年 1 月 16 日,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内 分泌代谢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内分泌与代 谢分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共 同主办的《中国老年 2 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 (2022 版)》发布会在北京圆满落幕,医脉通受邀 参与会议报道工作。会上,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内分泌 科田慧教授以“中国老年糖尿病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 为题带来了的精彩学术讲座。 田慧教授发言 专家介绍: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内分泌科教授,主任医师。 从事内分泌代谢专业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40 年;参与多 项国际多中心大型临床研究和 20 余项新药临床验证;兼任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常务理事,曾任第一届老年内分泌代谢 分会会长,现任第二届老年内分泌代谢分会名誉会长;担 任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编委,中 华保健医学杂志副主编;承担北京市、军队科技委员会、 国家科技部的 6 项科研课题,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 (第 1 作者)、二等奖 2 项(第 3 作者),以第一作者和 通讯作者撰写论文 60 余篇。 我国老年糖尿病现状:患病率攀升,知晓率、 治疗率不足半数,疾病管理面临挑战 田慧教授指出,根据国家卫健委进行的临床调研数据, 相比 2013 年,2018 年我国老年人 2 型糖尿病患病 率上升了 4.9 个百分点,达到 25.0%;糖尿病前期 患病率上升了 3.1 个百分点,达到 48.7%。与之形 成对比的是,18-29 岁人群的患病率在过去五年间 仍维持在 5%。疾病管理方面,老年糖尿病总体血糖 控制不理想,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不足 50%,管 理水平亟待提高。 表 1 2013 年与 2018 年我国不同人群 2 型糖尿病患 病率对比 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占当前老年 群体近三分之一的“小老年”, 即 60~64 岁人群,即 将进入 65~79 岁的糖尿病高发期,可以想见,今后 30 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在老年群体中仍将继续攀升。 老年糖尿病管理面临“内外交困” 目前,在老年人群中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以及治 疗达标率较低。更重要的是,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也使得糖尿病对于老年人临床结局的影响更加明显。 老年人本身处在生命由鼎盛转向衰亡的阶段,智力、 体能以及各脏器功能的下降是常态,这无疑增加了对 患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难度。 而很多老年人除了糖代谢异常以外,还伴随诸多基础 疾病。40%~70%的老年糖代谢异常人群伴有高血 压,30%~50%伴有血脂代谢异常,只有 10%的人 群不存在上述各项问题。而当糖代谢异常、高血压、 脂代谢异常同时存在时,心脑血管死亡风险会增加 3 倍,而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群体主要致亡因素之一。 相应的,老年群体常常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来治疗各项 疾病。统计显示,在 65 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人群中, 有 71.3%的患者同时服用 5 种以及 5 种以上的药物, 这无疑也增加了产生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的 风险。 另外,在老年群体中,血糖控制不良除了直接增加心 血管事件的风险之外,还会使得患者自身对于疾病的 自我调整能力下降,应激适应性降低。田慧教授列举 了一项关于对诱导心肌缺血小鼠进行红细胞再灌注的 临床试验结果。试验表明,健康人和血糖控制良好糖 尿病人的红细胞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小鼠的心脏功能和 梗死面积,而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人的红细胞则完全 失去了这种功能。 老年人经过漫长的人生,不同的生活环境、经济条件、 医疗条件、教育程度等多种因素,造就个体差异非常 大,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也也差别很大。而目前针对 糖尿病的国内外指南,又常以年龄为框架整体放松老 年糖尿病管理标准,缺乏针对不同糖尿病发展阶段老 年群体的个体化指导,使得老年糖尿病的管理“内外 交困”。 总体来看,我国老年糖尿病具有以下临床特点: ➤受糖代谢异常影响入群>75%; ➤老年前已患糖尿病(30%)和老年后新诊断糖尿病 (70%)的两部分患者临床特点有所不同,糖尿病 并发症和合并症多因素影响预后; ➤老年糖尿病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但农村患者的死 亡风险增加更为明显; ➤伴发 CVD 和 CKD 风险因素多,心脑血管疾病、恶 性肿瘤、肺部感染、肾衰竭是主要致亡病因; ➤血糖控制不良伴存的潜在自我疾病调整能力下降, 应激适应性降低,增加死亡风险。 老年糖尿病综合管理优化策略:提倡“四早”, 管理“四高”,个体化制定管理目标 1.提高老年糖尿病管理水平,需要关注的问题 田慧教授指出,要提高老年糖尿病管理水平,需要关 注以下几个问题: ➤ “早防早治、良好血糖控制、综合控制多项代谢异 常”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治疗原则。但在现实中大多 数患者未能遵循这个原则,原因之一是缺乏糖尿病筛 查意识或条件。 ➤多数指南给“老年”统一“戴框”,模糊了糖尿病“诊断 标准”和“控制标准”的概念,延误老年糖尿病患者防病、 治疗的起始时间。 ➤糖尿病控制好坏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密切相关, “四高”管理中血糖波动受日常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最 大,需关注患者个人饮食管理理念和水平的提高。 ➤我国老年人有防病治病的一些优势条件:绝大多数 已无工作压力,在掌握防病知识后,治疗的依从性高 于中青年患者。 ➤糖尿病教育、患者自我管理和血糖监测、饮食管理、 运动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 2.提倡“四早”,加强三级预防 针对以上问题,新一版指南提出了“早预防、早发现、 早治疗、早达标”的“四早”原则,对应老年 2 型糖尿病 的三级预防,并指出糖尿病筛查应当作为老年人健 康查体的必查项目,有条件的还应联合 HbA1c 的 检测,以减少漏诊率。提出针对“入院老年人血糖 管理”的一般原则。 3.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应当进行综合 评估 田慧教授指出,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应 当进行综合评估,以明确患者定位、治疗关注点和管 理目标,采取针对性强的有效措施,控制血糖,降低 心脑血管病的致残致死率。 4.管理“四高”,针对个体差异制订控制目标 老年群体常合并的高血糖、高血尿、高血脂、高尿酸 “四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合理运用糖尿 病管理“五驾马车”,制订个体化策略与目标,力争最 优结局是老年糖尿病管理的核心。田慧教授向我们展 示了新的《中国老年 2 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 (2022 版)》中,针对不同老年群体制订的控制目 标。 血糖目标制定原则:血糖管理目标不能一概而论,理 想的血糖控制水平应是既能预防和降低糖尿病血管并 发症,也能尽可能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从而最大获 益。 表 2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表 3 老年糖尿病患者 ASCVD 风险因素综合控制目标 老年糖尿病的综合治疗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患者自我管理 和血糖监测、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降糖药物治疗。 前 4 项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降糖药物是重要的支持 治疗。 ➤糖尿病教育:重视老年患者的教育和管理,加强 糖尿病患者的入门教育和早期定位管理(固定医疗单 位和医生)有助于改善预后。 ➤患者自我管理和血糖监测: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水 平,3-6 个月到医院检测 HbA1c 了解总体血糖控制 情况,并与医生交流调整降糖治疗方案,居家血糖监 测是了解血糖控制状态和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管理水平 的必要措施。 ➤饮食治疗:根据患者不同营养素的代谢水平,合理 调配饮食结构(碳水化合物类占 50%-55%,多进食 富含膳食纤维、升血糖指数低的食物,结合肾脏情况 因人而异选择蛋白质的摄入量),注意进餐模式(少 吃多餐、慢吃、先汤菜后主食)。 ➤运动治疗:需要兼顾有助于血糖控制和保持良好的 人体素质(体质量和灵活性)两方面。运动管理需要 个体化,根据运动能力和疾病状况安排体力和体能锻 炼。 ➤药物治疗:降糖药发展 100 年,形成了当前新的 用药格局——降糖药启用早、降糖起始点的血糖可能 并不很高、主要启用非胰岛素类降糖药——建议根据 下表来制定老年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策略。 小结 最后,田慧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糖尿病在我 国发展迅速,影响 1/2 的中国人,影响 3/4 的老年人, 在近 30 年需密切关注;老年期生理变化最大,老年 人个体差异很大,心脑血管病变是老年死亡的主要威 胁,糖尿病管理不好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治疗糖尿 病需先对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个性化治疗需明确 患者定位、治疗关注点、管理目标;糖尿病的全程管 理包括胰岛功能保护、血糖控制、并发症防治三个层 面,要提倡‘四早’的原则,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 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适时合理借助降糖药的 功效,不断改进用药策略,力争最优结局是糖尿病的 治疗目标;综合管理心血管风险因素(四高+胖), 延缓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

docx文档 田慧教授:中国老年糖尿病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

老年研究 > 老年健康 > 糖尿病 > 文档预览
14 页 0 下载 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0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0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 发布于2022-01-06 由 养老人2023-06-08 22:23:42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养老文库是免费分享吗?( 答案: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