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化研究报告 2022 任泽平团队 摘要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 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对人口老 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十四五”时期的人口老龄化压力比“十三五”时期要大。 1962-1976 年婴儿潮人口在未来 5-10 年进入老龄化。预计 2033 年左 右进入占比超过 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之后持续快速升至 2060 年 的 35%。 1、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但中国人口老龄化规模大、 程度深、速度快。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将呈现五大特点: 1)老年人口规模庞大。2020 年我国 65 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 1.91 亿,占总人口比重为 13.5%,全球每 4 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预计 2057 年中国 65 岁以上人口达 4.25 亿人的峰值,占总人口比重 32.9%-37.6%。 2)老龄化速度快。2001 年中国 65 岁以上人口超过 7%,标志进 入老龄化社会,用了 21 年的时间即 2021 年步入深度老龄化,届时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 14%,时间短于法国的 126 年、英国的 46 年、 德国的 40 年。 3)高龄化、空巢化问题日益突出。2020 年中国 80 岁及以上人 口 3660 万,预计 2050 年将增至 1.59 亿,高龄老人可能面临更为严 峻的健康问题,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的增长将弱化家庭养老的功能。 4)老年抚养比大幅上升,养老负担加重。2020 年老年抚养比 19.7%,预计 2050 年突破 50%,意味着每两个年轻人需要抚养一位老 人。抚养老人和养育小孩成本高昂,年轻人两头承压。 5)未富先老。中国人均 GDP 接近发达经济体下限,但 13.5%的 老龄化程度已经超过中高收入经济体 10.8%的平均水平,将面临经济 增长和养老负担双重压力。 2、人口既是经济增长的红利,也是社会共担的负债。养老保障 体系尤其是养老金体系至关重要,微观上影响每个人一生的财富分 配,宏观上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社会稳定的根基。 中国短短三十年建立起覆盖 10 亿人口、参保率超过 90%的基本 养老保险体系,并保持养老金水平连续十七年上涨,为人民创造美好 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呈现四大特点:1)总量上看,基本养老 保险覆盖约 10 亿人,养老金总储备达 13 万亿元,参保率超过 90%, 但整体储备不足,养老金收支矛盾日益突出。2)结构上看,第一支 柱占比近 70%。我国养老金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养老金第一支柱加上 全国社保基金占比近 70%,覆盖广,但尚未实现全国统筹、替代率不 足;第二支柱占比约 30%,民营企业参与意愿低;第三支柱仍在探索, 账户制和成体系的税收优惠政策尚未出台。3)养老金区域和城乡差 距拉大。人口流出区域养老金收不抵支,2021 年全国仅 7 个省级行 政区实现了对中央调剂基金的净贡献;2020 年农村养老保险人均领 取额每月不足 200 元,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均领取额相差约二 十倍。4)养老金市场化投资运营程度较低。入市资金体量不到 20%, 大量养老金只能投向国债和银行定期存款,长期面临贬值压力,养老 金投资运营机构缺乏长周期考核机制。 3、国际经验:建设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是大势所趋,但各支柱 如何协调统筹发展,需充分考虑国情。一是以第一支柱为主的德日模 式,德国通过实施包括延长退休年龄、提高缴费费率、调整养老金计 算公式及引入一项新的养老保险,完善第一支柱,并通过税收补贴等 方式大力发展第二三支柱。而日本养老金制度改革滞后错过时间窗 口。二是以第二支柱为主的英美模式,成熟的资本市场为发展第二三 支柱提供多样化的养老基金产品,税收优惠、自动加入机制、合格默 认投资工具(QDIA)机制和账户转换成为推动美国二三支柱发展的重 要因素。三是养老金私人化的智利模式,智利采取 DC 型强制性个人 账户养老金计划,不利于养老保险制度发挥互济性和公平性的社会调 节作用。 4、启示:面对老龄化形势,应建设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在顶 层设计、部门协调、区域协调、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方面统筹推进。 一是制度层面,合理界定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养老责任,三大支柱形 成差异化定位。做大做实第一支柱以满足基本养老保障,积极发展二 三支柱,满足更多元的养老保障需求。二是筹集与投资方面,推进渐 进式延迟退休政策,通过财税政策、自动加入、默认投资工具、便携 性等手段大力鼓励二三支柱发展。构建养老金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展体 系,引导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夯实金融机构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 能力。三是养老产业层面,加大养老产业金融支持探索,优化养老服 务供给。积极培育银发经济,推动老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四是养老 模式层面,大力发展“互联网+养老”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推进适 老化改造,保障老年人高质量、有尊严的退休生活。 相信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国一定能成功应对规模大、速度快 的老龄化。 目录 1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特点 1.1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1.2 中国人口老龄化五大趋势:规模大、速度快、高龄化、未富 先老、养老负担加重 2 中国养老金融体系的现状和挑战 2.1 养老金储备约 13 万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 2.2 公共养老金占比 70%,覆盖广,统筹层次低,替代率低 2.3 私人养老金占比 30%,覆盖率低,市场主体参与意愿不足 2.4 养老金区域和城乡差距拉大 2.5 养老金市场化投资运营程度较低,长期面临贬值压力 3 养老金制度国际经验:没有最好的模板,只有适合国情的制度 3.1 德日模式:以第一支柱为主,德国大力发展二三支柱,日本 错过时间窗口 3.2 英美模式:以第二支柱为主,依赖成熟的资本市场建立完善 的私人养老金体系 3.3 智利模式:发展完全积累制 DC 型养老金模式,养老金私人 化 4 启示 4.1 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三大支柱边界与功能定位 4.2 养老金筹集与投资方面,推进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构建养 老金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展体系 4.3 养老产业层面,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推动老龄事业的高质量 发展 4.4 养老模式层面,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保障老年人高 质量、有尊严的退休生活 1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特点 老龄化是经济社会进步下人口再生产方式转变的结果,由低生育 率和寿命延长共同作用,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中国人口基数更为庞 大、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推行,面临更为严峻的老龄化形势。 1.1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全球已处于中上水平。1953-2021 年中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从 2632 万增至 2 亿,占比从 4.4%增至 14.2%。从历 史看,1990-2000、2000-2010、2010-2020 年老龄化程度年均分别增 加 0.15、0.18、0.46 个百分点,老龄化明显加快。从国际比较看, 根据联合国统计,2020 年全球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9.3%,其中高收 入经济体、中高收入经济体分别为 18.4%、10.8%;日本、意大利、 葡萄牙老龄化居全球前三,分别为 28.4%、23.3%、22.8%。中国排名 为 63 名,但仍高于全球 9.3%的平均水平。 少子化和长寿趋势将使得老龄化持续加深。从少子化情况看,中 国出生人口持续创历史新低。1949 年以来中国先后经历了三轮婴儿 潮,原本应在 2010 年后出现的第四轮婴儿潮因长期计划生育而基本 消失,2014 年单独一孩、2016 年全面二孩政策对生育影响有限,出 生 人 口 短 暂 反 弹 后 持 续 下 滑 , 2021 年 降 至 1062 万 , 持 续 创 除 1959-1961 年三年自然灾害外的历史新低。出生人口受育龄妇女、总 和生育率影响。从育龄妇女看,中国 20-35 岁主力育龄妇女规模在 1997 年达 1.86 亿的峰值,预计 2030 年将较 2020 年减少约 25%。从 总和生育率看,中国总和生育率从 1970 年之前的 5-6 以上快速降至 1990 年的 2 左右,再降至 2010 年的 1.5 左右,2014、2016 年有所反 弹,但之后持续降至 2021 年的 1.15(注释 1)。在城市化推进、受 教育程度提升、单身不婚等背景下,总和生育率趋势下行。 从长寿趋势看,中国平均预期寿命达约 78 岁,未来还有较大提 升空间。1950-2020 年,中国平均预期寿命从约 40 岁提升至约 78 岁, 过去 20 年平均每十年提升 2-3 岁 。目前中国平均预期寿命已明显高 于全球平均水平的 72.8 岁和中高收入经济体的 75.9 岁,但低于高收 入经济体的 81.2 岁;其中,日本、美国分别为 84.8、78.9 岁。按照 联合国人口预测中方案,到 2100 年全球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将达 81.8 岁,其中高收入经济体均值将超过 90 岁,日本将达约 94 岁。 1.2 中国人口老龄化五大趋势:规模大、速度快、高龄化、未富 先老、养老负担加重 趋势一: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大,全球每 4 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中 国人,老年人口数量将长期保持世界第一位。1964-2020 年,中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球老人比重从 14.8%升至 25.6%,相当于全球每 4 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预计到 2035、2050 年,中国 65 岁及以 上老年人口将分别达 3.27、 3.93 亿,占全球老人比重将分别为 21.8%、 26.2%。预计中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将持续增长至 2057 年 4.25 亿的峰 值,然后逐渐减少。在总和生育率 1.0、1.2、1.6 的假设下,2057 年中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分别为 37.6%、35.9%、32.9%。 趋势二:中国老龄化速度快,未来 30 多年处于老龄化快速深化 期。随着 1962-1975 年第二轮婴儿潮出生人口逐渐衰老并进入生命终 点,未来 30 多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快速深化。中国 2000 年进入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 7%的老龄化社会,并且已于 2021 年、即用 21 年进入老年人口占比超 14%的深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再 11 年后即 2032 年前后进入老年人口占比超 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从发达经济 体情况看,从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法国用了 126 年(1864-1990 年) 、 英国 46 年(1929-1975 年)、德国 40 年(1932-1972 年)、日本 24 年(1971-1995 年);从深度老龄化到超级老龄化,法国用了 28 年 (1990-2018 年),德国用了 36 年(1972-2008 年),日本用了 11 年(1995

pdf文档 中国老龄化研究报告 2022

养老产业 > 银发经济 > 研究报告 > 文档预览
32 页 19 下载 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0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0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 发布于2023-02-01 由 养老人2023-04-16 08:55:4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养老文库是免费分享吗?( 答案: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