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 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 体系规划的通知 国发〔2021〕35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 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21 年 12 月 30 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 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构 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 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 纲要》和《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十三五”时期,在党和国 家重大规划和政策意见引领下,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一 系列新成就。一是老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备。涉老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和政策措施不断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优待政策等不断细化,养老服务 体系建设、运营、发展的标准和监管制度更加健全。二是多元社会保障不断加 强。基本社会保险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和城乡居 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得到提升。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明确了两批共 49 个试点城市,在制度框架、政策标准、运行机制、管理办法等方面作出探索 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发展。三是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十三 五”期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包括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下同)和 设施从 11.6 万个增加到 32.9 万个,床位数从 672.7 万张增加到 821 万张。 各级政府持续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加强特困人员养老保障,对经济困难的 高龄、失能(含失智,下同)老年人给予补贴,初步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 务体系。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迅速,机构养老服务稳步推进,普惠养老专项 行动顺利实施。四是健康支撑体系不断健全。老年人健康水平持续提升,2020 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 77.9 岁,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 获得健康管理服务。医养结合服务有序发展,照护服务能力明显提高,2020 年全国两证齐全(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 构 5857 家,床位数达到 158 万张。五是老龄事业和产业加快发展。老年教育 机构持续增加,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更多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文教卫生等活动。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积极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持续加强。老 年用品制造业和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科技化水平显著提升,教育培训、文化 娱乐、健康养生、旅居养老等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不断涌现。 “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中央把积 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作了专门部署。人口老龄化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国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充足的人力资本、历史 悠久的孝道文化,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解决好这一重大课题。同时也 要看到,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 向发展型转变,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主要体 现在农村养老服务水平不高、居家社区养老和优质普惠服务供给不足、专业人 才特别是护理人员短缺、科技创新和产品支撑有待加强、事业产业协同发展尚 需提升等方面,建设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的重 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 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 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 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 撑体系为重点,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尽 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化改革、综合施策,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 入力度,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 福晚年。 (二)基本原则。 ——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 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统筹把握老年群体与 全体社会成员、老年期与全生命周期、老龄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系统整体 推进老龄事业发展。 ——以人为本,顺应趋势。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老年人在 社会保障、养老、医疗等民生问题上的“急难愁盼”,加快建设符合中国国情、 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保障和服务体系,优化服务供给,提升发展质量,确保 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兜好底线,广泛普惠。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政府保基本兜底 线职能,促进资源均衡配置,确保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到位。大力发展普惠型养 老服务,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可负担、 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 ——改革创新,扩大供给。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新产业 、 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服务业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制造业创新示范高地。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基本公共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 展,努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坚持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参与、各尽 其责,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打造老年 友好型社会。引导老年人树立主动健康和终身发展理念,鼓励老年人积极面对 老年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老龄事 业和产业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 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加快健全,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初步形 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扩大。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均衡合理、优质高效的养 老服务供给进一步扩大,家庭养老照护能力有效增强,兜底养老服务更加健全, 普惠养老服务资源持续扩大,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优质规范发展。 老年健康支撑体系更加健全。老年健康服务资源供给不断增加,配置更加 合理,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积极开展。老 年人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健康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为老服务多业态创新融合发展。老年人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健身休闲、 金融支持等服务不断丰富,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康复护理的老年用品产业不 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化产品和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 要素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行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规划、土地、住房、财 政、投资、融资、人才等支持政策更加有力,从业人员规模和能力不断提升, 养老服务综合监管、长期护理保险等制度更加健全。 社会环境更加适老宜居。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全面推进,敬老 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社会参与程度不断提高。老年人在运用 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得到有效解决,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 会。 三、织牢社会保障和兜底性养老服务网 (四)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尽快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落 实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适时适度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大力发 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 保险,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完善基本医保政策,逐步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 结算,扩大老年人慢性病用药报销范围,将更多慢性病用药纳入集中带量采购, 降低老年人用药负担。 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 势,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协同促进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从职 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探 索建立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职工筹资 以单位和个人缴费为主,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水平相适应的筹资动态调 整机制。建立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合理确定待遇保障范围和基金支付水 平。制定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建立并完善长期护理保 险需求认定、等级评定等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基本保障项 目。做好与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以及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政策 的衔接。健全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体系。 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将符合条 件的老年人纳入相应社会救助范围,予以救助。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养老 服务补贴,为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提供护理补贴,并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 机制。推动地方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等提供 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 (五)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 建立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统筹现有的老年人能力、健康、残疾、照 护等相关评估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统一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 推动评估结果全国范围内互认、各部门按需使用,作为接受养老服务等的依据。 研究制定可满足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需要的国家标准,提供统一、规范和可操 作的评估工具。推动培育一批综合评估机构,加强能力建设和规范管理。 针对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服务。各地要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出台基本 养老服务清单,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 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清单要明确服务对象、服务 内容、服务标准和支出责任,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进行动态调整。 (六)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 坚持公办养老机构公益属性。各地要根据特困老年人规模确定公办养老机 构床位总量下限,做好规划建设和保运转等工作。在满足有意愿的特困老年人 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公办养老机构重点为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 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以下统称特殊困难老年人) 提供服务。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管理制度,明确老年人入住条件和排序 原则。引导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养老机构优先接收特殊困难老年人、作出特 殊贡献的老年人。鼓励地方探索解决无监护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难的问题。 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加大现有公办养老机构改造力度,提升失能

docx文档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养老政策 > 养老产业 > 十四五规划 > 文档预览
33 页 4 下载 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0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0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 发布于2021-12-30 由 养老人2022-06-06 00:13:03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养老文库是免费分享吗?( 答案: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