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 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实 施意见》的通知 字号: 大 中 小 京政办发〔2023〕25 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 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 年 10 月 27 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 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 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进一步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创新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供给体 系,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 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 力,坚持基础性、普惠性、共担性、系统性原则,加快建 成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 养老服务体系;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坚持养 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坚持首都特色、首善标准, 坚持发挥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四方作用,积极构建群 众买得到、买得起、用得好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持续提 升养老服务的专业性、便利性、可及性,不断增强老年人 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主要任务 ——着眼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推动居家社区机 构养老相协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障老年人的基本 生活和照料需要,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失能、高龄、重度 残疾、无人照顾等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按照“培育品牌化市场主体、构建就地居家和异地 康养社区两种养老模式、实现老年人各类养老服务需求全 面覆盖”的工作思路,形成以事业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撑事 业、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为老年人提供方便 可及、价格可负担、品质有保障、发展可持续的养老服务。 ——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统筹,以街道(乡 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延 伸,精准链接养老服务资源,形成与常住人口、服务半径 挂钩,城乡协同、全面覆盖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养老服务体系统筹布局 1.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和市场化服务供给清单。依据 《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完善《北京市基本养老服务 清单》,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经济状况老年人,分类明确 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及服务标准。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 动态调整机制,由市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报市政府同意后, 进行适时调整。到 2025 年,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健 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不断完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 服务标准等清晰明确,服务供给、服务保障、服务监管等 机制不断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覆盖全体老年人。鼓励 支持行业组织和市场主体根据老年人养老服务实际需求, 定期发布市场化养老服务供给清单。(责任单位:市民政 局、市财政局,各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本实施意见重点工作责任单位均包括各区政府、北京经济 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不再单独列出) 2.完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强化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 统筹指导功能,发挥区域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信息平台推 广应用、行业监管指导作用。建设街道(乡镇)区域养老 服务中心,原则上由街道(乡镇)提供至少一处具有一定 规模的设施,采取以空间换服务的方式招募服务运营商, 确保具备养老服务供需对接、调度监管、社区餐厅、老年 学堂、康养娱乐、集中养老等功能,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 普惠性养老服务。制定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 设规范,明确功能定位、建设标准、服务清单及验收程序。 优化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功能定位,作为街道(乡镇)区域 养老服务中心的延伸服务网点,就近就便提供巡视探访、 助餐、助医、助浴、助洁等服务。各区建立统筹招募机制, 统筹招募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新建小区配套 养老设施、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服务运营商,推进品牌化、 连锁化运营。(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资 委) 3.优化调整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各区按照《北京市养老 服务专项规划(2021 年—2035 年)》相关要求,完成本 区养老服务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工作,确保社区养老服务设 施落图落位。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同 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开展已建成居 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推动城市更新行动计 划腾退的闲置房产和空间用于养老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 设。政府投入资源或者出资建设的养老服务设施要优先用 于基本养老服务。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有效运转, 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人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各区 可通过统筹资源等方式,确保到 2025 年每个区至少有 1 所以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区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 机构。(责任单位: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城乡建设 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 (二)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4.培育品牌化居家养老服务市场主体。通过政府引导、 有效监管,加快培育以养老事业发展为目标、市场化运作、 提供多元化综合养老服务的市场主体。积极构建普惠性居 家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引导支持多元市场主体参与基本养 老服务供给,为老年人提供价格可负担、品质可信赖、运 营可持续的养老服务。(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发展改 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国资委) 5.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完善家庭养老照护支持政策。依托三级养老服 务网络,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的居家 养老服务供给网络。以街道(乡镇)为基础单元,系统设 计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和服务供给。全面调查梳理街道 (乡镇)辖区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和 24 小时服务。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健全服务监管和保险支持机制。鼓励利用待转型的培训疗 养机构等乡村资源,建设环境优美、生活便捷、设施与服 务配套的异地康养社区。(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 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国资委、市医保 局) 6.健全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发挥街道(乡镇)区域养老 服务中心助餐主渠道作用,积极发展养老机构网点辐射供、 社会餐饮企业分散供、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连锁供、老年餐 桌补充供等多元化助餐方式,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制餐 助餐相配套,市场化、可持续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强化 养老助餐信息化支撑,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动态无感监管 和补贴精准发放。(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 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7.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完善家庭适老化改造支持 政策,推进经济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引导有需求 的重度失能、重度残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高龄等老年 人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鼓励发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 服务。优先推进老楼加装电梯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 关的公共服务设施改造,鼓励开展无障碍环境认证,提升 无障碍环境服务水平。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降低老年人 应用数字技术的难度,保留线下服务途径,为老年人获取 养老服务提供便利。(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残联) (三)推动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8.强化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保障作用。发挥公办养老机构 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推动公办养老机构 高质量发展。建立区级统筹机制,优化乡镇敬老院等兜底 性养老机构布局,鼓励开展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工程。提 升国有经济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能力,鼓励国有企 业承接公办养老机构、新建小区配建等公办(建)养老服 务设施运营管理,强化国有经济在基本养老服务领域的有 效供给。现役军人家属和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 的遗属,符合规定条件申请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的,同等条 件下优先安排。光荣院在保障好集中供养对象的前提下, 可利用空余床位为其他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法定赡 养人、扶养人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优待抚恤对象提供 优惠服务。(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 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退役军 人局) 9.促进养老照料中心迭代升级。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 老机构,强化养老照料中心养老助餐、日间照料、社区助 老等辐射功能。推动由政府无偿提供场地且符合条件的养 老照料中心,加快转型升级为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 中心。(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10.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市 场运作、合作共建、同质同标”的原则,推动本市优质养老 资源向环京地区延伸布局。完善京津冀养老服务资源推介 交流机制,为本市老年人异地养老、回乡养老提供更多选 择。(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京津冀协 同办) (四)建立精准服务主动响应机制 11.建立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建设集供需对接、政策宣 传、养老地图、养老助餐、人才招聘、京津冀协同共享等 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养老公共服务平台。对接“京通”,促进 供需精准匹配,实现养老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对接“京办”, 为科学决策和动态监管提供支撑,实现养老行业“一网统管”。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12.建立困难老年人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机制。发挥街 道(乡镇)和基层自治组织作用,建立困难老年人养老服 务需求主动发现机制,健全完善并动态更新基础信息台账。 完善本市老年人能力评估地方标准,优化评估工作流程, 探索建立评估数据共享机制。(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 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 13.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压实街道(乡镇) 责任,依托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村民委员会、 社区居委会、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基层老年协会、志愿服 务组织等,面向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度残疾、计 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提供上门看望、电话问候等服务。 落实养老志愿服务“京彩时光”工作规范,支持养老服务机构、 志愿服务组织和养老服务志愿者,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 送餐、陪伴聊天、健康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责任单位: 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五)完善养老服务保障机制 14.完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相关保险、福利、 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推动建立全市统一的长 期护理保险制度。将政府购买服务与直接提供服务相结合, 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失能、高龄、重度残疾、无人照顾等 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 社会力量依法通过捐赠、设立慈善基金、志愿服务等方式, 为养老服务提供支持和帮助。(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
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0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0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 发布于2023-11-01 由 养老人 于 2023-12-19 22:53:0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