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科技 创新委员会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 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卫生健康 委员会关于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大 健康产业集群行动计划( 20222025 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6-06 浏览次数:9787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和《深圳市 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 来产业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 推动深圳市大健康转型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情况 (一)发展现状。大健康产业包括医疗美容、康复养 老、精准医疗、精准营养、现代农产品、化妆品等健康服 务业以及为其提供支撑的医疗美容设备、康复养老设备、 新型营养保健品、绿色食品、数字化健康设备和产品、高 端化妆品等健康制造业。2021 年,深圳市大健康产业营业 收入为 676 亿元,部分细分领域制造业具有全球竞争力, 医疗美容激光设备占据全国 15%左右的市场,新一代测序 能力与超大规模生物信息计算与分析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营养保健、化妆品、康复养老器具等细分产业初步形成集 聚效应。 (二)存在问题。一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主要以健 康服务和市场流通为主,上游高精尖核心制造业企业数量 不够多。二是企业梯队建设与产业集群发展有待完善,大 健康产业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重点企业引领作用不强, 尚未形成产业集聚发展。三是专业人才供给能力有待提高, 适应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紧缺。四是支持政 策配套不足,现有产业扶持政策尚未覆盖部分细分领域。 (三)发展机遇。一是生物信息分析、基因组学、生 物治疗等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研发不断突破,孕育催 生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二是国民健康已提升为国家 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市场需求旺盛,产业发展 空间广阔。三是深圳具有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有利于大 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 2025 年,大健康产业营收达 1200 亿元,培育上市 企业 12 家,新增 10 亿以上企业 10 个,努力打造产业结 构合理、产业链条完善的大健康制造业生态体系,建成辐 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健康服务示范中心。产业总体水平处于 全国前列,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力争成为全国大健康 产业发展集聚高地。 (一)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到 2025 年,规划建设 6 个以上产业布局合理的产业片区,形成“一核一带、三谷联 动、多点支撑”大健康产业空间格局,打造协同效应、集聚 效益明显提升的产业集群。 (二)产业创新体系完善。培育发展一批自主创新能 力强、具有科技引领作用的重点企业,新建一批国家、省 市级创新载体,在生命信息、康复养老、精准医疗、数字 化健康管理等领域实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重大突破,形 成“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的大健康产业新模式。 (三)健康服务满足居民需求。优质健康资源覆盖面 有效扩大,健康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大幅提升,医疗美容、 康复养老、精准医疗、精准营养和绿色食品等健康产品和 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公共健康体系更加健全,居民健 康显著改善。 三、重点任务 (一)提升技术攻关能力。重点突破激光、光子、射 频、超声和再生医美材料等核心技术,研制前沿医疗美容 设备。支持康复辅助器具、健身器械的技术突破,推动智 能化、数字化康复养老产品研发。建立精准营养干预技术 体系,推进基于个体基因组结构特征的靶向膳食研究设计。 强化种质资源与基因发掘,育种与品种创制、良种繁育、 种子加工与质量控制,加快食品智能装备及食品安全自动 检测装备研制。开发精准药物、高准确度和多位点分子诊 断设备和配套试剂。支持化妆品创新原料研发、配方和生 产工艺设计开发。(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工业和 信息化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二)补齐产业链条短板。落实强链稳链补链,支持 产业链制造、流通、服务和应用示范各环节突破短板、优 化提质,实现产业链优化、服务链整合。大力支持设备制 造业和原材料生产,构建从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的公共服 务平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推动康复养老服务、医疗美 容服务、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务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和差 异化发展,推动技术及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承办国际 国内知名展会及论坛,提升品牌影响力。(市发展改革委、 科技创新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管局按职能分工负 责) (三)优化企业梯次结构。培育引进行业重点企业, 培育一批医疗美容硬件和康复养老器具制造企业,建设一 批专业化、规范化的医美、康养、诊疗等健康服务机构, 支持新型康复服务的产业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 育本地企业,逐步形成重点企业引领作用强,中小企业支 撑能力足,初创企业发展速度快,制造和服务企业互为支 撑的企业集群。(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工业和信 息化局、市场监管局、中小企业服务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四)打造特色产业片区。按照“一核两带、三谷联动、 多点支撑”空间布局,重点建设前海大健康核心研发区、“华 强北-罗湖口岸-文锦渡-莲塘-沙头角口岸”医疗美容带、盐田 精准医疗创新中心(健康谷)、盐田-大鹏康养文旅带、坪 山深圳美丽谷、大鹏深圳国际生物谷(食品谷)以及国家 农业科技园区等片区。(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和自然资源 局、科技创新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罗湖区政府、盐田区 政府、坪山区政府、大鹏新区管委会、前海管理局按职能 分工负责) (五)强化健康服务能力。围绕居民健康生活和全生 命周期健康管理,丰富健康咨询、健康检测、绿色食品、 定制膳食、精准医疗、医疗美容和康复养老产品和服务供 给,建成完善的“食、诊、医、美”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健康 服务能力整体实力。(市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医疗 保障局、市场监管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四、重点工程 (一)医疗美容品质提升工程。支持开发牙科种植体、 再生型医疗美容材料、美容激光仪、热玛吉、超声刀等新 型医疗美容产品及设备。开发基因和细胞抗衰老技术,发 展以个性化订制为特色的医疗美容项目,吸引国际医疗美 容机构聚集。依托企业和行业协会,整合深圳市医疗美容 机构资源,打造医美创新联盟。聚焦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数 据,搭建美容产业数据共享平台。推动产学研医结合,依 托重点医美企业与高校合作,搭建创新技术研发、转化平 台。探索医疗美容保险服务。建立行业规范,加强行业监 管。加快培养医疗美容医师等从业人员,加速推进企业资 质认定及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规范化进程。(市发展改革委、 科技创新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管局、卫生健康委、 医疗保障局、市人力资源保障局、教育局、罗湖区政府、 坪山区政府按职能分工负责) (二)康复养老示范亮点工程。支持新型康复训练器 材、专业康复辅助器具、义肢及矫形产品、康复机器人、 护理机器人、残疾人专用保健用品、新型智能康复训练系 统和设备等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布局康复医学、预防医 学、慢病管理、数据分析等科技研究专项,建立和完善康 复服务技术标准、行业标准,支持引进和培养复合型康复 治疗师等专业人员。整合山海资源、文体旅游、康复养老 等优势资源,建设盐田-大鹏康养文旅带。(市发展改革委、 卫生健康委、残联、市场监管局、医疗保障局、科技创新 委、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保障局、大鹏新区管委会、 罗湖区政府、前海管理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三)精准营养平台打造工程。建立基于多组学、可 穿戴、影像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多种新技术的综 合平台,实现个体营养的精准评估、精准诊断、精准预测 和精准干预,促进精准营养科研和相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形成全生命周期的精准营养产品链。完善精准营养相关产 品的标准体系,开展基于智能穿戴设备以及多组学技术的 精准营养评估,健全以学生营养配餐、特殊膳食食品、特 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定制膳食补充剂等为代表的营养健 康食品体系,研发智能自我管理设备,并基于此推广个性 化精准营养服务以及系统性精准营养解决方案。(市市场 监管局、卫生健康委、医疗保障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创 新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罗湖区政府、盐田区政府、大鹏 新区管委会、前海管理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四)现代农产品基础创新工程。重点攻克现代农产 品生物育种技术,持续培育和改良优质水稻、蔬菜等优势 品种,突破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全基因组设计育种、合成 生物学等现代农产品生物技术。推动食品智能装备与信息 化融合,建立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型协同制造等技术体 系,研制物流精准冷链调控装备。建立智慧农业技术体系, 支持发展智能化农业装备制造业,加强农业设施装备与技 术的智能化改造,支持实施数字农业大数据基础工程,建 设数字农业共享平台,打造智能化、设施化栽培管理、品 质特征挖掘、危害物数据采集、质量控制及溯源追踪体系。 加强“菜篮子”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动产业标准、技术推广、 检测检验和质量认证等农业标准化体系建立,设立推行全 链条、全流程监管体系。(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 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管局、大鹏新区管委会按职能分 工负责) (五)精准医疗先行发展工程。整合基础研究与临床 转化科学研究,将基因组技术与临床诊疗相结合,实现精 准分析和诊疗。重点突破新一代基因组测序、定量蛋白质 组鉴定分析、超灵敏高覆盖代谢组定量分析技术和多组学 分析等技术。建设疫情防控与卫生健康统一数据底座及主 题库、专题库。推广电子病历,推进医疗机构间检查结果 互通互认。推动以个人为中心的体检、诊疗等信息全链条 打通。探索药品生产企业向个体化诊疗服务商转化的模式 与路径,发展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其它 常见慢病的预测、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探索构建健康产业 深圳地方标准,加快推进深圳精准医疗与公共健康工程实验 室、精准医疗研究院、精准医疗孵化器等创新载体建设。 试点推行互联网医院及家庭医生。(市发展改革委、科技 创新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管局、卫生健康委、医 疗保障局、罗湖区政府、盐田区政府按职能分工负责) (六)化妆品品牌升级工程。支持围绕化妆品原料、 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功能功效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提 升化妆品质量检测能力,推进化妆品检测检验平台、化妆 品监测评价重点实验室建设,形成可溯源的化妆品检测监 管体系。推动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消费新业态,建立线 上线下联动专业消费市场。推动化妆品同数字经济、信息 技术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化妆品产品研发、零售新业态。 (市市场监管局、卫生健康委、医疗保障局、罗湖区政府、 坪山区政府、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工业和信息化局 按职能分工负责) 五、空间布局 大健康产业集群布局在前海、罗湖、盐田、大鹏、坪 山 5 个区域。前海定位为大健康核心研发区,依托其优秀 的
深圳市培育发展大健康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0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0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 发布于2022-06-06 由 养老人 于 2022-07-27 10:18:2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