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单 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沈阳市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 人福祉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 实。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 年 12 月 24 日 (此件公开发布) 沈阳市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 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 年人福祉的意见》〔国办发(2024)1 号〕精神,积极应 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培育经济新动能,结 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快 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到 2025 年,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银发经济潜力产业规模逐步 扩大,社会资本参与银发经济的积极性大幅提升,产业链 条不断延伸,老年人用品产品质量持续提升,银发经济保 障要素逐步优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到 2027 年,培育 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银发经 济发展格局,产业体系成熟完善,产业规模大幅提升,银 发经济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   1.扩大老年助餐服务。给予符合条件的助餐服务机构综 合性奖励补贴。将养老机构开展助餐服务纳入星级评定加 分范围,与养老机构运营补助挂钩。引导慈善及其他社会 力量参与老年助餐服务,推动我市老年助餐服务高质量、 可持续发展。到 2025 年,和平区、沈河区、铁西区、皇姑 区、大东区至少培育 1 个“五星级”示范老年助餐点,其他地 区至少培育 1 个“三星级”及以上等级助餐点。(责任单位: 市民政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各区、县 (市)政府,以下任务均需各区、县(市)政府落实,不 再列出)   2.拓展居家助老服务。向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项目 并定期更新。持续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困难老年 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引导相关服务市场向普通老年人 家庭延伸。鼓励各类承接养老服务主体开发代购代缴、康 复护理等适应老年人多层次、差异化需求的服务项目。培 育发展专业助老陪护机构、助浴机构等,拓展陪护场景。 支持养老机构延伸服务功能,承接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喘 息服务、助浴服务等。到 2025 年,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 改造实现“愿改尽改”。各乡镇(街道)至少培育 1 个老年人 康复辅具租借服务点。(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商务局)   3.发展社区便民服务。深入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 设,鼓励试点社区开展商业设施适老化改造,提高便民服 务“温度”。在街道层面,培育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为有 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短期托养等综合养老服务。 在社区层面,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建设独立的养老服务站, 打造老年人服务、活动专区。到 2025 年,建成“一刻钟便 民生活圈”120 个。(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民政局、房产 局、城乡建设局)   4.优化老年健康服务。建立覆盖老年人群疾病急性期、 慢性期、康复期、长期照护期、生命终末期的护理服务体 系。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省 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率达到 95%以上。扩大医养结合 覆盖面,每个区、县(市)至少设立 1 个医养结合机构, 争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县(市)和示范机构。以老年 人为重点,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到 2025 年,65 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 73%。开展“互联网+护 理服务”,推进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增加老年病床数量。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5.完善养老照护服务。对养老机构普通型和护理型床位 提供差异化补助,按照收住服务对象失能等级和机构星级 评定结果,综合确定补贴发放标准,引导机构增设护理型 床位,提升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能力。和平区、沈河区、 铁西区、皇姑区、大东区引育至少 1 个认知障碍老年人专 门照护机构,其他地区结合实际引导养老机构适当增设认 知障碍老年人照护专区。推进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 护工作,各区、县(市)遴选至少 2 家养老机构承接经济 困难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建立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之 间的服务转介衔接机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在养老机构设 立医疗服务站点,提供嵌入式医疗卫生服务。(责任单位: 市民政局、卫生健康委)   6.丰富老年文体服务。做好“免费送课进社区”工作,满 足老年人多元化学习需求。到 2025 年,累计建设市级社区 幸福教育课堂示范点 330 个。在部分乡镇(街道)文化站 和村屯(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增设“老年文化旅 游信息服务站”,增添“老年文旅吧”等服务内容。每年在公 园、广场安装适宜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材 300 件,举办老 年人体育健身展示大会、村屯(社区)运动会等体育赛事 活动 200 场次。培训老年人社会体育指导员 500 人,为老 年人健身提供指导服务。(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教育局、体育局)   7.提升农村养老服务。积极探索公建民营模式,支持农 村中心敬老院面向社会其他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每个村屯至少提供 1 个供老年人开展文化体育等活动的场 所;每个村屯均配置“养老管家”,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发动 活力健康低龄老年人、留守妇女等开展互助养老服务。支 持有条件的村屯成立“养老服务联盟”“老年协会”等,壮大服 务力量。探索“党支部领办村企”服务模式,鼓励依托村集体 经济组织成立养老服务企业或引入专业服务力量,因地制 宜为农村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到 2025 年,品质养老村屯 培育率实现 100%。(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二)大力培育潜力产业。   8.优化养老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打造“一核引领、一环 联动、四点支撑”的养老产业发展格局。在人口密集、养老 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善的中心城区内,重点发展嵌入型养 老服务设施;在浑南区、于洪区、沈北新区、苏家屯区为 主体的近郊环状区域内,重点发展森林康养、休闲旅游、 老年用品、康复器具、生物医药等养老产业;依托辽中区、 新民市、法库县、康平县等 4 个远郊区域,重点发展乡村 康养、温泉疗养、健康食品等特色养老产业。(责任单位: 市民政局、文化旅游广电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 局)   9.强化老年用品创新。聚焦老年服装服饰、食品、医疗 用品,积极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 针对契合老年人需求的创新产品,积极申报工业和信息化 部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引导服装生产企业在款式结构、 辅助装置等方面加强适老化研发设计,开发功能性老年服 饰产品。鼓励食品保健品科技公司研发适合老年人的功能 性食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0.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推进“全国基本养老服务 综合平台试点”工作,拓展社会化供需对接功能,推出更多 老年人养老服务、助餐、助浴等高频次服务事项和场景。 到 2025 年,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养老资源有效 对接和优化配置,推动养老产业智慧化升级。(责任单位: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民政局)   11.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推进医用氧气机、无创呼 吸机等呼吸康复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依托机器人头部企业 对老年人日常起居及保健康复相关的智能助行器、上下肢 康复系统等核心部件进行深度攻关,整体降低成本,优化 系统结构和硬件。到 2025 年,吸引医疗康复类投资 20 亿 元,围绕浑南区、大东区医疗相关产业园区,以医疗器械、 健康可穿戴设备等为主导,形成特色医疗康复产业集群。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2.发展抗衰老产业。依托法库县绿色食品加工、辽中 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县地域优势,发展老年康养 食品产业。研发老年人营养强化食品特别是抗衰、抗肿瘤 食品。结合地方传统加工方法,将葡萄、辣椒、树莓、花 生、牛肉、药酒等配制成集聚地方特色、符合食疗的老年 营养餐系,打造综合性农产品区域品牌。(责任单位:市 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管局、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 局)   13.发展老年康复药品产业。充分利用专业院校、科研 院所、医药企业的研发资源,积极研发老年人康复药品、 生物保健品等,打造以医疗康复、保健养生、养老器械、 产品销售功能为核心的传统中医药技术产品创新示范基地。 到 2025 年,围绕铁西区生物医药研发相关产业园区,形成 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增长潜力强的高质量生物 医药项目群。(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卫生健康 委)   14.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探索允许营利性养老机构 以有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设施等资产进行抵押融资。完 善银保企对接合作机制,引导商业保险机构探索开展老年 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逐步完善适合老年群体意 外险险种。鼓励老年人投保意外伤害保险。探索建立长期 护理保险制度,逐步形成符合我市实际的制度框架。鼓励 商业保险公司进入长期护理保险领域,满足多样化、多层 次的长期护理保障需求。到 2025 年,培育 2 家健康养老 产业上市企业。(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民政局、 医保局)   15.拓展旅游服务业态。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宫 两陵”、张学良旧居、新民小西湖、康平卧龙湖、法库财湖 等景区生态资源为载体,突出“旅游、休闲、养老”主题,将 养老与山水观光、历史文化遗产、工业文明、民俗怀旧、 乡村文化等旅游资源有机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与 旅行社、国外养老机构联合开发季节性境内外中短期度假 式、候鸟式养老项目。聚焦老年人旅游市场监管投诉举报 “急难愁盼”问题,设专人负责案件催办工作,确保与老年旅 游市场监管相关的诉求案件快速接收、高效转办、妥善处 置。(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16.推进适老化改造。面向老年人和残疾人等需要无障 碍环境支撑的重点人群,将道路、居住社区、居住建筑、 公共厕所、公园绿化活动场地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内容纳 入城市体检指标体系。提升数字适老化能力,依托养老事 业服务管理平台,优化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帮助老年人跨 越“数字鸿沟”。到 2025 年,推动适老化改造服务向普通老 年人家庭推广普及。(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局、房产局、 民政局、残联)   (三)提升老年产品供给质量。   17.培育银发经济经营主体。以服务银发经济、发展普 惠养老为使命,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培育孵 化健康养老新兴产业等方面,发挥沈阳养老产业集团有限 公司等国有企业组织推动和引领示范作用,加快推进养老 服务领域央地合作。鼓励吸引各类企业参与银发经济相关 产业,努力降低社会力量进入养老产业的制度性成本,激 发市场活力和民间资本潜力。到 2025 年,和平区、沈河区、 铁西区、皇姑区、大东区、浑南区、于洪区、沈北新区

docx文档 沈阳市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 行动方案

养老政策 > 养老产业 > 产业扶持 > 文档预览
13 页 3 下载 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0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0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 发布于2024-12-28 由 养老人2025-03-07 22:15:21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养老文库是免费分享吗?( 答案: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