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卷第 1 期 2021 年 1 月 15 日 社会保障评论 ChineseSocialSecurityReview Vol.5,No.1 Jan.152021 ·社会福利· “互联网+”养老服务:主要模式、 核心优势与发展思路 青连斌 [摘  要] “互联网 +”养老服务,并不是互联网和养老服务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深 度融合,互联网机构主动参与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业界主动运用互联网升级改造传统养老服务 业而出现的养老服务新业态。“互联网 +”养老服务并不能取代传统的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养 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对不同的传统养老服务业的改造升级,以及养老服务供需双方与养老 服务信息平台建立连接、取长补短、深度融合的不同,形成了“互联网 +”养老服务的不同模式。 “互联网 +”养老服务是对传统养老服务的超越,它能有效地促进供需有效匹配,优化养老服 务资源的配置和整合,有效节省人工成本,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促 进养老服务的智能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提高养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 互联网 +;养老服务;基本内涵;主要模式 a 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进 程。“互联网 +”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互联网 +”养老服务作为养 老服务业的一种升级业态,对不同的传统养老服务业改造升级,并基于养老服务供需双方与养 老服务信息平台之间建立的连接,取长补短、深度融合,形成了“互联网 +”养老服务的不同 模式。“互联网 +”养老服务是对传统养老服务的超越。 一、“互联网 +”养老服务的内涵 “互联网 +”养老服务是互联网机构主动参与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业界主动运用互联网升 级改造传统养老服务业而出现的新事物。 “互联网 +”养老服务作为养老服务业的一种升级业态, 既可以是通过对传统养老服务业的升级改造而形成新的“互联网 +”养老服务业,也可以是养 [作者简介] 青  连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服务分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 养老服务、民生建设、社会治理。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养老服务中的人文关怀问题研究”(20ASH006)。 ·115· “互联网 +”养老服务:主要模式、核心优势与发展思路 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用“互联网 +”技术手段开展养老服务,还可以是互联网 运营机构运用自己的网络信息平台开展养老服务。 目前,学术界对如何准确界定“互联网 +”养老服务并没有形成共识,但学者从不同的角 度就“互联网 +”养老服务做出了一些界定。有学者认为,“互联网 + 养老”就是以老年人的 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与反馈性,以市场化方式将养老服务产业与互 联网结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定制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a 有学者认为,所谓“互联网 + 养老”, 就是养老服务主体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及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改造和升级传统养 老产业和服务、管理,既满足产业发展、又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b 也有学者认为,“互 联网 +”养老服务是以养老服务供需大数据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智能设备为支撑,以 线下服务为依托,实现养老服务供需平衡、供需匹配、供需对接的服务。c 还有学者认为,“互 联网 +”养老服务就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与传统养老服务业结合起来,打造全市 场化、跨界互联、没有围墙的、具有特色的养老服务新模式。d 这几种观点,都是基于“互联 网 +”养老或养老服务的技术手段与服务内容,对“互联网 +”养老和养老服务直接作出某种 定义。有的学者则从企业、行业、地方政府和国家四个层次对“互联网 + 养老”作出了不同的 界定。e 实际上,无论是哪个层次,“互联网 + 养老”都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互联网”和“养 老”两者之间的简单相加,两者之间的有机深度融合是关键。f 有的学者强调“互联网 + 养老” 服务的核心就是凭借互联网技术,结合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处理方式,把互联网技术有效地融 入到传统养老服务中。g“互联网 + 养老”实际上就是运用信息化科技手段,以大数据为核心, 收集整合社会的各种资源并使其互联互通,实现多职能服务部门的联动,使老年人能尽享现代 科技带来的便利,彰显以人为本的养老理念。h 其他一些学者则对“互联网 +”居家养老、i“互 联网 +”社区养老 j 等作出了界定。 上述关于“互联网 +”养老的界定各有侧重,角度不完全相同,但有几点是共通的。第一, “互联网 +”养老或养老服务,并不是“互联网”和“养老”两者之间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 之间的深度融合,推动养老服务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能力、 服务质量和水平,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养老服务发展新形态。 第二,“互联网 +”养老服务是互联网机构主动参与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业界主动运用互 a 于潇、孙悦:《“ 互联网 + 养老 ”:新时期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研究》,《人口学刊》2017 年第 1 期。 b 韩振秋:《略论 “ 互联网 + 养老 ” 的重要性》,《新疆社科论坛》2017 年第 2 期。 c 孔伟艳:《推动 “ 互联网 +” 养老服务的供需双侧改革》,《宏观经济研究》2018 年第8期。 d 吴春:《智能化养老:“ 互联网 + 养老 ” 模式创新》,《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6 年第 4 期。 e 张泉、邢占军:《“ 互联网 + 养老 ” 概念辨析》,《社会福利》2016 年第 1 期。 f 耿 永志、王惠颖:《“ 互联网 + 养老 ” 服务模式发展研究:转型、融合与新业态》,《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7 年第 4 期。 g 高丽:《“ 互联网 + 养老 ” 的独特价值》,《人民论坛》2018 年第 16 期。 h 李媛媛:《互联网时代党的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甘肃理论学刊》2012 年第 3 期。 i 参见张新华:《“ 智慧养老 ” 应先找准定位》,《中国社会报》,2015 年 2 月 2 日;雎党臣、彭庆超:《互联 网 + 居家养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年第 5 期。  美玲:《“ 互联网 + 居家养老 ”: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析》,《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年 j 徐 第 5 期;王兆鑫等:《“ 互联网 +” 在创新社区养老方式中的探索研究》,《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8 年第 2 期。 ·116· 第 5 卷第 1 期 社会保障评论 Vol.5,No.1 联网技术手段升级改造传统养老服务业而出现的新事物,因而,要发挥互联网机构和养老服务 业界“两个积极性”。 第三,“互联网 +”养老作为养老服务发展的一种升级业态,既可以是通过对传统养老 服务业的升级改造而形成的新的“互联网 +”养老服务升级版,也可以是养老机构、社区、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用“互联网 +”技术手段开展养老服务,还可以是互联网运营机构运用 自己的网络信息平台开展养老服务。因而,互联网运用于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具体路径是多种 多样的。 第四,“互联网 +”养老服务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中的运用是有差异的。在 居家养老服务方面,一方面是开发和运用智能硬件,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 据等,重点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服务预约、物品代购等服务,开发更 加多元、精准的私人订制服务;另一方面则是推进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化产品、健康监测可穿戴 设备、健康养老移动应用软件(APP)等方面的设计和开发,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多样化、多层次、 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重点是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 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机构养老服务方面,主要是鼓励养老 服务机构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携式体检、紧急呼叫监控等设备,提高养老机构服务水平。 第五,从国家层面看,推进“互联网 +”养老服务,要“打通养老服务信息共享渠道,推 进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与户籍、医疗、社会保障等信息资源对接,促进养老服务公共信息资 源向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开放,”a“加快建设国家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与户籍、医疗、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信息资源对接。”b 二、“互联网 +”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 互联网运用于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具体路径是多种多样的。“互联网 +”养老服务并不能取 代传统的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主要是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对其整合、 改造升级。 (一)“互联网 +”对传统养老服务业改造升级的主要模式 1.“互联网 +”社区养老服务 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整合社区内各种养老服务资源,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全天候的养老 服务。许多城市进行的智慧养老社区或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社区建设试点就属于这一类型。“互 联网 +”社区养老服务的重点,是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 复照料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厦门市市民养老服务中心从一成立,就定位于“互联网 + 养老”新模式,试图打造一座覆  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 a 国 cn/zhengce/content/2016-12/23/content_5151747.htm,2016 年 12 月 23 日。  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4/16/ b 国 content_5383270.htm,2019 年 4 月 16 日。 ·117· “互联网 +”养老服务:主要模式、核心优势与发展思路 盖厦门全市的“没有围墙的智慧养老院”。其主要做法,一是搭建厦门市养老信息化平台,建 立全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大数据库,整合全市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形成全市养老服务供应网 络体系;二是推出具备一键呼救功能,全天 24 小时提供不间断呼叫服务的养老服务专用号; 三是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站,打造线上线下互联互动的养老“O2O”新模式,使养老服务信息化 平台真正落地。养老信息化平台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有效对接后,可以将信息化养老落地社 区,为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更精准的服务,解决线上与线下脱节,社区养老资源不足, 服务不及时、不到位、不专业等问题,从而有效提升了社区居家养老的质量。 与厦门模式类似的还有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社区建设的为老服务信息平台,信息平台按照 民办公助的模式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运营。通过建设老年人呼叫服务系

pdf文档 互联网养老

养老产业 > 银发经济 > 个人观点 > 文档预览
14 页 5 下载 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0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0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 发布于2021-12-01 由 养老人2023-05-29 13:21:53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养老文库是免费分享吗?( 答案: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